您的位置 >>教师风采 >>校内名师 >>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发表日期:2009/12/25 13:55:1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438位读者读过

[摘要] 在作文教学中发现,有许多小学生,对作文心生畏惧,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引导,让小学生在宽松的作文氛围里写作,教会他们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训练学生写作。多看一些课外书,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教师在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时,还应以鼓励为主,力争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关键词]  营造氛围  积累素材  经典引路  广泛阅读  主动参与  评价激励

提到习作,许多小学生如临大敌。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将材料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得没有多少实在意义。总之是谈作文而色变。如何让学生轻松作文呢?这是很多老师已探讨过的话题,在这里,我就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尝试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营造氛围,轻松习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动力。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习作的情境、氛围有关。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减轻畏难情绪。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简而言之,就是情动辞发。可见在引导学生作文训练时,应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产生表达的欲望。四年级下册习作7要求学生写一次体验。根据习作要求,我组织学生“闭着眼睛画画”,学生兴趣盎然,闭着眼睛摸索着认真画好了画。可当他们睁开眼睛看到自己的“杰作”与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大相径庭时,不禁哑然失笑。欢笑之余,学生体会到了盲人的痛苦,更明白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活动结束了,无须老师多费口舌,学生提起笔,不一会儿功夫,一篇篇生动优美的文章就从同学们的指间流淌而出。

二、积累素材,厚积薄发。

茅盾老先生说过:“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笔和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小学生“作文恐惧症”有很大一方面来自没有东西可写。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小学生从“作文恐惧症”中解脱出来,对作文产生兴趣,就应该让生活与作文相结合。

如在让学生写一种植物时,我端着一盆菊花走进教室,学生一个个兴奋起来,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连脸上都洋溢着好奇的神情。接着,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观赏。在观察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还情不自禁地摸一摸菊花,和谐的观察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观察结束后,来一个说花比赛。由于刚才同学们充分地观察了菊花,对菊花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家便纷纷举手,竞相发言,能说到花茎的粗细、叶的繁茂、花的美丽、芳香等,无所不说,一个个都有了说不完的话。

由此可见,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的源泉,文章就像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字眼活泼流个不停。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体验生活,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从而摆脱“作文恐惧症”,轻松快乐写作文。

三、学习课文,经典引路。

茅盾老先生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人从儿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小学生要掌握写作方法,有必要认真学习课文,从课文中模仿。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具体段落,引导学生进行品味,领会作者是如何把有关的人、事、物等写具体的,掌握作文方法。如以前在教《晨读》时,我就让学生知道如何把句子写具体,使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抓住“看,坐在右边的那个小女孩读得多入神哪!铅笔放在身边,两手捧着书,完全被课文吸引住了,连小鸡在她身边叽叽叫都没有觉察。”和“坐在当中戴红领巾的那个男孩,仰着头,正在高声背诵英语单词,旁边放着单词卡片。他背得熟,记得牢,显出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这些写得具体的句子,与“坐在右边的那个女孩正在入神地看书。”及“坐在当中戴红领巾的男孩在背单词。”作比较,让学生知道,虽然句子的意思差不多,但课文的原句能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写,写得生动具体,突出了他们能珍惜时间、勤奋读书的特点,而后句就简单多了。通过对课文好句的欣赏、品味,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知道了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具体,从而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

四、广泛阅读,开阔眼界。

学生写话不好,这跟学生阅读量有关。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阅读是为写作铺路架桥的,写作又能将阅读提炼、升华。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秀美,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写。

除了课文的阅读,还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适时地为小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还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他们的阅读面。当学生书读的多了,写的东西自然就丰盈了。当有东西可写的时候,小学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五、主动参与,乐于表达。

写作文和说话聊天一样,也是个体表情达意的工具,能起到与他人交流情感、交换信息、相互沟通的作用。

赞可夫就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兴趣。”聊天、对话为作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思路,从作文的情感功能入手,就能激发学生个性思维,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老师和学生在课内外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分享着学生的快乐。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意。聊天和对话会激发起学生的情感火花,唤起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教学时再及时点拨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后,学生就能捕捉到生活的亮点,这样就丰富了学生创作源泉,让他们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正像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作文与其说是在反映生活,倒不如说是在感受生活,感触心灵。

六、评价激励,发掘潜能。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即使修改的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便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

著名教育专家丁有宽曾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要提高“后进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对他们充满爱,还要偏爱。

我在教学中,便尝试着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其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然后,再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重新评价打分。注意在打分的时候,一定要舍得送分。因为学生与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那么表扬、鼓励“后进生”的机会就会少了。我的做法就是不与他人作横向比较,而是与学生本人作纵向比较,只要有进步,就适当提高与学生作文的分数或等第。学生在一次次的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他们得到的分数就会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满分的时候,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在这种情况下,又该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最高打出120分,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也可作为借鉴,突破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作文潜力,只要有进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以更大的激励。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鼓励为主,利用多种方法引导,明确写作目的,寻找写作的灵感,培养写作意识,提高写作的自觉性。“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