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风采 >>校内名师 >>

2009年区级立项个人研究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有效性评价的探索与改革》

发表日期:2009/11/4 15:04:1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2314位读者读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有效性评价的探索与改革》

课题研究方案

江宁区丹阳学校 陈本年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成效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阅读就其实质来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契合,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是读者通过阅读建构自己知识、精神、人格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与文本产生碰撞、整合,内化,然后走出文本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阅读教学应该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拓展思维空间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目前,国内外关于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的各种指标体系差别较大。国外的评价指标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全发展(包括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突出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而国内,评价指标往往就是考试,考试就是评价,靠一张试卷来评判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偏重问题解决的结果,较少关注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个性化体验。导致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应试进行,以致学生的能力、智力、习惯等主要素质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

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适时、正确的运用过程有效性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课题本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思考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过程有效性评价,对过程评价的模式、内容、方法和效果等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构建一种较为科学、合理、有利于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的发展理论

任何一种教育评价理论都离不开教育的对象——学生。人的发展是指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最终归宿是使人们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尽可能的全面发展,要把人的发展放到整个社会中去考察,这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观点是社会主义教育评价的一个基本指导方向。

2、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理论

来自这方面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二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三是多元智力的理论;四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他们都对中学阶段的评价观念与具体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影响。

3、研究性阅读教学法

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阅读介质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外,还应包括视听信息、网络资讯、多媒体等等,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现代教学论

过程评价指的是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发展性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观点。从赞科夫、达维多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到现在引起深入讨论的主体教育,其核心思想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各方面素质的自主发展。它至少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整体综合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主体的观点。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阅读教学过程有效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全面、科学、合理的评定,它包括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进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的情感价值观。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多途径、多侧面的提高学生读、疑、联、注四方面的阅读能力。

2、多角度、多渠道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多层面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及处理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灵活多样地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等社会交际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评价主体的研究

过程有效性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师生共同评价以及学生相互评价三种,教师评价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某个学习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师生共同评价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哪种过程是最优化的,哪种过程还存在着什么缺陷,使自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如何通过最优化的过程,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相互评价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相互对学习过程过程进行判断让学生说出好好在哪,不合理又在什么地方,它是在师生共同评价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

2、评价方式的研究

综合运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方式。《新课标》体现过程、发展的质性评价,这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量化评价,素质教育讲究教育教学的质量,当然包括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统一。另外在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动的独特个体,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所以成长袋里的内容和成果肯定有多少之分,详略之别。所以不能因为这个学生成长袋整体设计好,内容丰富就是全面发展的。相反,则不是。成长袋里的内容只能作为学生某个时期某个方面发展的情况,我们要更全面地、多层次地、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发展面貌。

因此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成为评价的主要手段时,我们要运用描述性的方法,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如:在阅读课上教师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亲、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课堂评价的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特别是那些不宜量化的地方,如学生的课外阅读等不应该只是分数。应该采用多种灵活而科学的方式来评价。

3、评价标准的研究

评价标准的分层化--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评价需要激励,但学生的认知方式,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都是千差万别的。这使一个学生发展的进度轨迹都不同,发展的目标也具有个性特征。如果以一刀切的标准衡量定性,则会使部分学生受挫,丧失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我们的评价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实施分层评价。在每个学生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使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4、过程性评价的基本模式

根据对过程评价概念的界定,确立过程评价的基本模式,即:动态了解--定期记录--分项评价--综合分析--整体报告。

动态了解是指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作动态观察,采用多种形式了解学生语文阅读各方面发展情况。

定期记录是指用成长记录袋,定时、及时和详细地记录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情况。为研究结果的论证提供丰富和翔实的材料。

分项评价是指对成长记录袋里的内容进行分类,按要求分项评价。

综合分析是指通过对分项评价结果等方面的分析达到综合分析的目的。如:平时注意学生的阅读学习动向,仔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各种评价后再根据成绩以及学生和家长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整体报告是指将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结果与提出的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全面的呈现出来,在分项评价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报告, 以便在其今后的学习中起激励作用。

5、评价内容的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阅读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拟用一年时间完成,即完成时间为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0月)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新课改相关的理论以及阅读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在学生中做问卷调查(抽样)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4月)

按计划组织实施并收集材料;根据效果调整并完善课题设计;总结阶段性成果,写好教学案例和反思。

第三阶段:(2010年5月——2010年7月)

整理研究资料,开好研究课,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从不同渠道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来研究课题内涵,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增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法研究教师评价能力的现状及各方面因素,总结筛选开发和配置教学评价能力的好经验好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个案分析法:对一个个学生、教师及生动的课例进行剖析,力图获得教学评价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

4、观察法:采用取样、描述等手段对实验全过程实施观察,收集、分析感性材料,帮助修正研究的内容。

5、行动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

八、课题研究的评价原则

1、参与性原则:

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特别是阅读过程中的感悟、探究、发现,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阅读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即学生是否参与了对文本的阅读,坚持广泛阅读与积累感悟,参与是否积极主动。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2、过程性原则:

阅读教学有效性评价特别关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应采用学生自评或教师的即时评价等措施,使评价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

3、综合性原则: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又包含各自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要求,因此,阅读教学过程有效性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4、激励性原则: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

江宁区丹阳学校初中部七至九年级全体学生。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论文、案例

2、学生问卷调查表、评价量表

3、研究过程中,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课。

4、、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