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风采 >>校内名师 >>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发表日期:2009/11/4 14:24:11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58位读者读过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内容提要: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笔者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针对新教材的基本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新教法的基本要求(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在具体操作中,尤其是在非优质生源条件下所产生的矛盾引起的一些思考所作的阐述,并提出了几点解决的意见与方案。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教材中,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展开数学探究。基于这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分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操作中所产生的矛盾

 

以上所有这些都是理想状态,具体操作起来,会遇到许多问题,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失误,而矛盾主要集中在成绩中等以及中等以下学生身上。
    摒弃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代之以亲历数学活动,从而理解数学知识。这是一件说起来非常容易,想起来非常美好,做起来却非常难的事情。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遇到了以下的问题:①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其教学场景的表现有如下两个方面:a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 (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小组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b、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②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学生参差不齐,虽然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的程度和学习的迁移。在分组活动中,有些简单问题,好学生一看就会,他很有可能脱口而出,这样,其他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甚至有些还没开始思考,答案就已出来了。有些复杂一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好学生可能只顾自己独立思考或动手,与此同时中等或中等以下学生或不知如何思考、动手,或干脆不去思考、动手。这些学生或滥竽充数或浑水摸鱼,根本没有亲历数学活动,又没有相当数量的模仿与训练,如长此以往,他们将会养成不积极思考问题的坏习惯,甚至不参与学习活动,极易成为“接受失败者”。这样,新教材的基本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成为空谈。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⑴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不束缚学生思维。绝不能满堂灌,更不能包办代替,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

 

自己来学习,在实践中碰壁、探索,才能有真正的收获。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每个学生,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关照与帮助,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分析其错误产生的原因。另外要教给学生思维策略、记忆策略以及复习策略等,系统地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同时对他们要恰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要改变那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不能认为高分才是好学生,相反那些在探索数学问题过程中有大胆新颖思路与创新方法的学生往往更有成就。
    ⑵、完善课堂活动模式。新教材倡导的课堂学习方式应当是合作式学习。这种形式的学习实际上包含了合作、竞争、单干三种学习成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又由几名学生组成。这样的小组不应只在上课需要小组活动时才存在,而应存在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时时刻刻。个体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及单干,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与活动都是整个小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或活动得分累积为小组总分,一周中积分最高的小组为冠军组。这样的小组完全可以各科协作,共同分组,共同评价。这是一种合作式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只有取得群体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就,而个人获得成就的机会也会因其他学生的存在而增加。个人能否达到目标取决于群体目标的实现,成就是互享的。这时个体会更多地进行“自我-群体”的比较。在面临任务时,学生采取的策略总是围绕“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一问题。学业成就的高相关导致同伴间的积极互动及良好的同伴关系。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好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会自觉(当然是在老师的提醒与规范下)限制自己的行为与言辞,同时可以给后进学生适当提醒与帮助,给后进学生留下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在课堂与课后主动帮助后进学生学习。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成为可能。
    ⑶、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中不可一味地全采用小组活动或讨论。显而易见的简单的问题千万不可讨论,否则学生就会分心,开小差,因为问题对他毫无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较好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 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在教学“同类项”时,出示练习:

(1)    找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①3x-2y+1+3y-2x-5            ②3x2y-2xy2+0.5xy2-1.5yx2

(2)判断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

①-2xy3与5y3x          ②-2abc与2xyz         ③30与-0.33

④x2y与xy2             ⑤-2mn2与3n2m         ⑥3x与-3x2

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讨论,尝试归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总结出其中的规律:(1) 在多项式里,当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时,这两项为同类项;(2)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以后学生利用 “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规律做类似的题目,速度快,准确率高。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观察、比较 、发现、归纳等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又如,在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 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学应用题:“学校准备添置一批课桌椅,原订购60套,每套100元。店方表示:如果多购,可以优惠。结果校方购了72套,每套减价3元,但商店获得同样多的利润。问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多少元?”经过学生思考、讨论,找出3种不同的解法:

设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x元,由题意得:

①60(100-x)= 72(100-3-x)      ②60×100-60x = 72×(100-3)-72x

③72x-60x = 72×(100-3)-60×100    

此外,还可以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 在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样。 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每次搬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搬8块,每人各搬了4次,共搬了1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结果一部分同学的方法是“把男同学搬的砖数与女同学所搬的砖数之和等于总砖数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32x + 24(65- x)=1800,解得x =30 ;有一小组的学生解法是: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6块砖的总数,再加上男同学多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24×65 + 8x =1800,解得x =30;还有一小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况,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8块砖的总数,再减去女同学少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女同学,则男同学有(65- x)名,由题意可得:32×65–8x =1800,解得x =35,则65–x =30名。共37+30=67(人)

……

      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教师给予充分地分析和积极地赞许,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认识,而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个学生,却要做许许多多锁碎繁杂平凡又具体的事情。面对新的教材和一拨又一拨的学生,我只感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唐松林  《论创造性教学模式》  外国教育研究  2001版     

 

2.丁钢主编  《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版

3.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八年级)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