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军神故事,悟英雄品质——小学语文教研组第一次活动
发表日期:2024/3/20 11:27:48 出处:江宁区丹阳学校 作者:陈书悦 有1204位读者读过
小学语文教研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一、活动主题:读军神故事,悟英雄品质:《军神》
二、活动时间:3月19日(星期二)上午
三、活动地点:录播教室
四、参加人员:全体语文老师
五、活动安排
时 间 | 内 容 | 参会人员 | 地 点 |
第三节课 | 赵娉婷《军神》 | 全体语文组成员 | 录播教室 |
第四节课 | 课例研讨 | 全体语文组成员 | 录播教室 |
六、活动过程
读军神故事,悟英雄品质
——小学语文教研组第一次活动
为了不断提高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给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江宁区丹阳学校第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于2024年3月19日如期开展,丹阳学校全体语文老师齐聚一堂,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本次教研由赵娉婷老师带来五年级的《军神》。
赵老师一开始就紧扣“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这一问题情境,通过圈画、理解、感悟关键词语,领悟刘伯承勇敢、坚强、镇静的性格。课堂上学生潜心会文,自悟自得,与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相统一,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在观看视频后,老师激情指导下,学生谈感受说体会,继而再带着情感体验回到文本,有感情地朗读。
课后,赵老师先围绕着自己的课前准备与课堂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她提出,经过这次校内研讨课,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这一堂课应该怎么上,更是今后的每一节课应该怎么上,怎么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怎么版块清晰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要多学多思,不断求索,抓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
接着,全体小学语文组成员进行集中研讨,大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进行评课、议课。评课中,听课老师积极点评,做到了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希望今后的语文教学中都能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的成长而教,为未来而教。
用心教研,研之有悟,百想思齐,思附践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新课标为指导,关注新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开拓高效的语文课堂。
七、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 10.军神 | 年 级 | 五年级 |
课 时 | 第1课时 | 备 课 人 | 赵娉婷 |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 《军神》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课。本单元以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导语入手,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军神》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课文先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对刘伯承的钦佩。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刘伯承的精神品质。 | ||
教学目标 | 1.认读课后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通过课文中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刘伯承的精神品质。 | ||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心中的神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神话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看图片,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神话故事吗? 预设:盘古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师小结:盘古开天辟地,自己失去生命化为世间万物。 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自己却遭受酷刑。 师小结:神明为了他人的幸福,自己却吃了很多苦头,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可是神明他们通常都活在神话故事里。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神的,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军神”。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并且思考: “军神”指的是谁?刘伯承 谁称他为“军神”?沃克医生 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3.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一手术前(1 -15): 拒用麻药 二手术中(16-17):一声不吭 三手术后(18-26):笑谈刀数 三、感悟军神 同学们,我们知道故事中刘伯承被称为“军神”,请大家默读课文,你从刘伯承的哪些表现看出他是一位军神呢?圈画关键词,做批注。(关注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出示: 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预设:当沃克医生识破刘伯承的身份是,他没有恼羞成怒,只是很平静的回答,他是多么有胸襟有气度的一个人啊,不愧是一位军人。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预设:1.关注神态:平静,体会从容镇定; 2.关注语言:拒绝原因,为什么要清醒的大脑?(联系下文军人的身份+课外资料理解) 3.刘伯承知不知道拒绝麻醉的后果?(伤势严重,需要强忍疼痛)他为了人民,为了以后的将领事业,为了国家,体会奋不顾身的精神。你来读一读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预设:1.关注动作:紧紧抓住、青筋暴起······体会意志坚强。请你读一读。 2.这个时候刘伯承会想什么?(一定要忍受疼痛······)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补充视频资料) 预设:1.关注神态: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即使疼痛依旧,他却用笑来掩盖疼痛,真是坚强!)你来读一读 2.关注语言: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七十二刀,读到这里,你想对刘伯承说什么? 3.怪不得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齐读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刘伯承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感受到了他从容镇定、意志坚强的军人风范,下一节课我们将从沃克医生的角度去探讨为什么称赞刘伯承为“军神”。 四、教学生字
诊所 年龄 施行
衷”:上中下结构,中间的中字,口要写的扁一些,竖要写的短一些,撇捺要伸展。 “崭”: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山字不要写的太大,下半部分左右大小差不多,最后一笔竖要写的长一些。 3.完成《补充习题》 | ||
板书设计 | 军神 刘伯承 神态 语言 从容镇定 动作 意志如钢 |
八、教学反思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本文以“问诊时--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抓住重点词句走进人物内心,从刘伯承将军自身的做法及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正反两面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反思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有优点也有不足。个人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有:整节课中比较注重朗读。课文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与心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通过多形式的以及个性化的阅读与体会,师生携手走进课文中,亲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直面人物的心灵,我将分析、讲解与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结合起来。通过研究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
教学中,不足之处也很多,比如:1、课堂上总想把点点面面都挖掘到,结果总是完不成学习任务;2、自己的语言不够凝练,课堂总是前松后紧,情感升华的部分总是不能呈现给学生,以致于总感觉人物的高尚品质没有留给学生深刻的感受。
今后还需要多学习,多请教。
- 江宁区丹阳学校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丹阳镇崇文街28号 电话:025-86150880 邮编:211157
- 管理登录
-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