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校园动态 >>学校简讯 >>

漫漫园丁路 殷殷支教情

发表日期:2009/9/14 11:24:48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186位读者读过

   近日,江宁新闻对我区支教教师风采作了专题报道,其中我校姚应平校长的事迹在文中占了很大篇幅,应广大教师方便阅读的要求,办公室进行了转载。

(有删减)

漫漫园丁路   殷殷支教情

           钱光明  王登俊

他们,带着殷切的期望和重托,告别家乡和亲人,无怨无悔地开始了异乡的执教生涯。在贫瘠的农村,他们点亮了孩子们的梦想,播种下了一个个美丽的梦,践行着薪火相传的伟大事业。又是一个教师节,让我们对他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姚应平:为灾区学生重建精神家园

 “5·12”大地震中,绵竹市共有105名教师遇难,师资力量匮乏成为灾后教育重建的难题之一。为了帮灾区教育重建,大地震发生两个月后,江苏省教育厅选派的第一批58名优秀教师就启程赴绵竹灾区中小学支教;2009年2月6,第二批52名教师又驰援绵竹。时任桃红中学副校长的姚应平(现丹阳学校校长)成了江苏省第二批赴四川绵竹支教团的一员,他把同胞情、手足爱都写在了课堂上。

要去灾区支教,姚应平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岳母和妻子。岳母去年因为癌症刚动手术,身体一直不太好。妻子除了要工作,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上有老、下有小,使得母亲始终都不答应姚应平去支教。迫不得已,姚应平发动了姐姐、姐夫等人做母亲的工作,最终征得了母亲的理解,踏上了异乡支教路。

短短的131天支教生活,姚应平是数着过来的。他所任教的南轩中学是一所完全高中,师生教学、生活全在活动板房里。由于根本没有隔音设备,上课只能靠扩音器,即使这样,上课干扰仍然非常大。每周18节课,他几乎是喊着上课。直到现在,他的嗓子都还是哑的。在四川的“苦”远不止这些,但是姚应平却品出了“乐”:吃着食堂里的麻辣菜、糙米饭;哼着小曲洗着换洗衣服,看到难的放晴的天迫不及待地拖出被子来晒;拿着锄头在房前开荒种菜……

“如果问我在四川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真正明白了什么才是爱的教育。”对于四川之行,姚应平深有感触。面对着经历生离死别的学生,所有支教老师用真情真爱感化他们,帮助他们认识生命、体验生命、敬仰生命,教育他们学会感恩、重建家园。临别之际,他们将1万多元补课费留给了学校,也再次演绎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

除了是支教老师,姚应平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南京支教队长、江苏支教团总领队。作为支教团的“领头雁”,他不仅要身先士卒,率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而且还默默地做着各类沟通协调工作。他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系,组织了队员参加心理抚慰培训、组织支教教师回家探亲、组织江苏教师献课活动……

工作之余,姚应平开始了写支教手记。密密匝匝14万字的手记,记录了他在四川的点点滴滴。可是,他却对对家的依恋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支教回来不久,他就发现了岳母身体不适,经查是癌细胞转移,尽管辗转多家医院治疗,老人还是匆匆地走了。而在外支教期间,姚应平没有请过一次探亲假,家中所有的事务都压在了妻子身上,想到这些,姚应平仍心存愧疚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