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倾听、沟通、赏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词
发表日期:2009/11/4 10:49:06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595位读者读过
“情境、倾听、沟通、赏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词
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学校 朱海林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无疑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将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所在。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思维共鸣。
学习情境的创设与激发是意向动力的直接推动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心理学家的教学实验研究证明:在小学时期,那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形象生动的、带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动机。因此,课上教师要利用实物模型、表演体会、语言描绘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以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的情景,让学生在交互作用的学习环境,唤起良好心境,促使智力与能力快速提高。如教学《东方之珠》时,教师设计了一段导语:同学们,你们领略过香港的迷人风光吗?那儿有繁华的街市、浪平沙细的浅水湾和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不管是谁到了香港都会流连忘返。它像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世界的东方,人们称之为“东方之珠”。
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更是师生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来自于对文本的多元读解。要让学生动情就应抓住易触动学生情感处,让学生亲身经历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使学生对文本由近到“真”,由“真”到亲,从而引起共鸣。如教学《三袋麦子》时,抓住土地爷爷、小牛、小猪和小猴几位角色进行如下教学: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分角色演练,要求把小动物们的语气表现出来,接着选一组学生分别戴着头饰表演。最后让学生谈谈最欣赏谁的做法,为什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情动而辞发,从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体验中产生多样的读解。
二、耐心“倾听”,让学生真情告白。
课堂教学中要求小学生学会倾听。可是在许多时候,教师自己却由于时间、情感等因素不能做到认真聆听,尤其是那些回答结结巴巴“嗯、啊”半天,或是一开始回答跑题了的同学,教师就硬梆梆地打断,自己代替说完或喝命其坐下,教师粗鲁地拒绝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表现的欲望也顿时烟消云散。作为教学的“首席”,教师必须学会等待,学会专注,学会耐心,做一个忠心的听从,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桌椅的对话》一文结束时,教师设计怎样一个对话情境:听了桌椅的对话,你喜欢谁?想说些什么?学生纷纷讨论,尔后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我喜欢丁丁,想说‘你真了不起!’”,有的说:“我喜欢桌其他桌椅的主人,想说‘你们真会爱护公物’”。忽然,一名学生起来说:“我不喜欢其他桌椅的主人”,其他学生议论纷纷,教师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学生得到鼓励,继续说:“因为他们不主动帮助丁丁,不帮丁丁指出不爱护桌椅的行为是不对的。”说得多好哇!教师示意全班给他投去热烈的掌声音。
学生的知识层次千差万别,学生的思路更是各具特色,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他们思维亮点,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
三、心灵“沟通”,让学生自由争论。
语文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不受约束地去探究、去思考;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三顾茅庐》中有“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一句。课上,我提问: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把山冈比作卧龙?然后,以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各抒已见、纷纷发言。
“老师,因为山冈弯弯曲曲、高低起伏,而卧着的龙也是这样的。”
“因为龙不可能是直的,只有弯弯曲曲,才能显示龙很有活力,是一条将要腾飞的龙,恰好山冈也是弯弯曲曲,他们之间很像。”
……
“老师认为这句话中把‘卧龙’换成‘巨龙’比较好,因为这样更能反映这条龙是一条活龙,一条将要腾飞的巨龙。”
“老师,我很同意您的观点,因为用巨龙能突出这条龙具有活力。”
“不,我觉得这里用卧龙好,因为使用卧龙更能突出这座山的神秘,从而和文章后面的句子对应起来。”
“对……”几个同学表示赞同。
“老师,刘备两次请诸葛亮都没出山,说明诸葛亮也很神秘,而这里用卧龙符合人物性格,诸葛亮也正像将要腾飞的卧龙,所以我也觉得用卧龙比较好。”小涛胸有成竹地补充着。
课堂教学不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之间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学中,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体味、争论中揣摩和感悟,达到一种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这样课堂真正成了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充满鲜活与灵动的舞台。
四、评价“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要以一种赏识的心态,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体验成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一位学生在课本上画起金鱼。老师走过去,学生用手捂着满是金鱼的课本,惊恐地望着老师,老师微微一笑,和蔼地说:“你把课本好好读读,想想他们的动作,给课文画幅图,相信你一定行!”老师真诚的、充满依赖的赏识让学生感动,学生因为这赏识而自主地投入学习中去。
学生的想法,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在学生感受到春光美不胜收后,让他们抒发内心的感受:学习文章后,你会怎样做?学生纷纷发言,一位学生大声说:“我要参加植树活动,为绿化祖国添砖加瓦……”。教师立即给予充分肯定:“对!我们应该从小加入到绿化祖国行列中去,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大自然!”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易学、乐学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达到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 江宁区丹阳学校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丹阳镇崇文街28号 电话:025-86150880 邮编:211157
- 管理登录
-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