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素描写生的方法

发表日期:2007/12/14 11:54:4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3741位读者读过

静物素描写生是整个素描教学内容不可缺少和十分重要而且应该先行进行的重要课题。平面立体造型的正确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法则、步骤、画面构成、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空间感的能力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都要通过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景物写生去研究和掌握,只有经过这一良好的训练,才能为顺利地进入石膏像、人像、人体素描写生奠定扎实而灵活的基础。

静物素描写生是景物素描写生的重要内容,是绘画入门的不可缺少的课题。它能使初学者逐步掌握立体造型的比例、透视、形体结构和明暗规律,锻炼其组合画面、表现质感、描绘空间关系的本领。因此,静物写生是进入石膏头像、人物头像、人物肖像和人体写生奠定基本功的重要阶段,决不可轻视。初学者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方能有效。

素描学习要解决眼睛、对象和画面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将自然形态与艺术形态、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对象与画面严加区别,不能机械地照抄对象。同时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能力的锻炼,这就是:准确的造型能力、艺术的表现对象和审美能力。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重点应有所侧重。首先谈谈素描中科学、正确的认识方法:

1 、整体观念:整体的观察对象是素描的关键。整体感是素描基本功训练的核心,整体的观察和表现成为画家的本能和习惯。整体性是一幅画的生命之所在。

孤立地局部观察和表现对象,是初学者的通病,素描之大忌。学会整体的观察对象是纠正画面缺点的妙方。任何时候都要通过对象的全体,物与物之间的互相联系,进行互相必较。有比较才能分辨出物体的大与小、长与短、直与曲、正与斜、近与远、明与暗、平与凸、硬与软、疏与密、实与虚等,一条线或一个色块很难判它的正误,只有画出两个以的线和色块,才能评论它的比例关系,明暗关系的正确与否。素描过程就是“画关系”,必须从大处着手,画上看下、画左看右、画内看外、画近看远,在不破坏大关系的前提下,再去描绘局部的关系。安格尔说:“向整体要答案”。这足见整体观念对画好素描是何等重要。

2 、结构观念:结构指得是物体的结合与构造。客观物质存在往往以复合状态出现,这就存在着各种物质状态的组合与构造问题。研究物象的结构是造型的基础。各种物体如桌椅板凳、瓶罐碗盏、水果蔬菜、鸟兽标本等,都有他们特定形状和结构。初学者往往只观察和描绘对象的外轮廓,而忽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罗丹说:“没有线,只有体积,当你在勾描的时候,千万不要着眼于轮廓,而要注意形体的起伏,是起伏在支配轮廓。”因此,作画时要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结构关系,体面转折的来龙去脉,才能立体和准确的表现对象。

3 、立体观念:要立体的观察对象,不能平面的观察对象。绘画就是以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立体空间为特征的 , 所以也称空间艺术。立体的基本要素是高度、宽度和深度,既人们常说的“三维空间”。

在平面塑造立体是离不开透视的。因此,学画者应具备一定的透视知识,对视点、视平线、消灭点、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圆的透视,要有明确的概念,不妨阅读较浅的透视学,这里不做详述。重点对立方体、圆柱体与球体透视规律作简要的论述,只要掌握这三个形状的基本规律,其它较为复杂的形体也是由其原理演变而来的。以后画头像或人体,这三个形体的基本原理,也还是起重要作用的。

立方体是最基本的形体,静物中很多日用品都是立方体的造型,如桌椅凳柜、墨水盒、药箱、糖盒、书籍等,它们仅仅是长、宽、高的比例发生了变化,透视原理与立方体完全相同。立方体有六个面组成,每个角度 90 度,透视变形后,平行透视与画面平行的面不变外,其余的面都要向心点消失。成角透视的六个面都发生透视变化,所有的面都向视平线两侧的余点消失,所有的角都不是 90 度,都大于或小于 90 度。同样大的物体会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立方体的垂直线近长远短,它的面是近宽远窄。凡水平面距视平线越远越宽、越近越窄,当与视平线重合时,这个面就变成一条线了;凡直立的面距视中线的远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静物写生中视平线和消失点有时不在画面之内,但透视原理是不变的。

与形体透视一样 , 明暗调子和色彩也有透视 , 离画者近的物体明暗对比强烈清晰。越远的物体明暗对比逐渐减弱模糊。凡浅色的东西明暗对比强烈,深色的物体明暗对比相对减弱。背光面的暗色愈近愈重,愈远逐渐变淡。相反,受光面愈近愈亮,愈远逐渐变灰。

圆柱体在日常用品中像热水瓶、茶壶、茶杯、酒瓶、罐头、笔筒、笔杆等,都是圆柱体形状的。圆形透视是从方形透视中求得的。只要画出方形的透视图,将四角用对角线相交,得出交点,再画水平线或垂直线,就得出圆形透视后的中心线,在这个范围内便可以画出圆形的透视图来,近圆弧度大,远圆弧度小。初学者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将近圆或远圆画成相等的椭圆形;或将近圆画平,远圆画得大于近圆的弧度;或将两角画尖,这都破坏了圆的正确的透视形态,给人的视觉是不圆的。圆形距离视平线,视中线的远近不同,也与方形透视原理相同,愈近愈窄,愈远愈宽。因此,圆柱的上圆与底圆弧度也不相等,例如:圆柱在视平线以下,底圆的弧度大于上圆的弧度。

圆柱的立体感的获得,可将柱体分为若干平行并列的透视面,再借助于明暗表现。我们常说的“五调子”在圆柱体上反映的最为明确。“五调子”即明调子、灰调子、明暗交界线、暗调子、反光。凡是有经验的画家都会运用“五调子”的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

球体形状在日常用品也是常见的,如坛子、茶壶、苹果、梨、桔、蛋、球类等。有些是规则的球体,有些近似球体。掌握球体的表现方法和造型原理是很重要的,球体是无数个面组成的,是多圆周交叉形成的小面,如同绕毛线团一样,各种方向缠绕才能将它绕成圆球。球体从任何角度观察,它的四面八方都要深进去,理解球体的这一特征,对表现它的立体感十分重要。它也得借助“五调子”的原理体现立体感。与圆柱体不同的是,圆柱体是平行并列的结构,球体则是多圆周交叉的结构,明暗调子弧线型,“五调子”的各个面不能是同等的色度,纵横都有变化,色阶也应不同,这样才能表现出球体的立体感。

4 、比例观念:万物之间的形体千变万化,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宽有窄,都以各自比例的不同来区别物体的基本形状,达芬奇说:“比例是艺术之母和女王,比例不仅在数和度量中,而且也在声、重力、时间、位置、或任何力中都可以找到。”初学者比例观念淡薄,忽视了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及物体本身的比例关系,这很难画准物体的具体形象。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素描用的纸是有限的,但在画家的眼中,它却是无限的空间,可以画出极大的东西,也可以画出极小的东西。画“万里长江图”不需要万里长绢;画高楼大厦也找不到那样大的纸张,画家都是运用比例关系的不同来表现物体之间的差异。在素描学习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准确的观察判断比例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四点主要解决造型能力准确性的问题。但在素描中不能只追求自然的准确性,还得追求艺术性的准确性。艺术性又有“内功”与“外功”之分。内功是指科学的观察认识对象。画前重在立意,一组景物摆在面前,给人的主要感受是什么?怎样才能把握它的构成、特征和情趣。有了总体的认识和总体设想,在画的过程中才会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艺术就是感情”。作画要表现感情,画者要用感情作画。那种抱着冷冰冰的态度将眼睛所能看见的各种细节不加区别地如实摹拟,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一组静物很难摆得在任何角度看去都十全十美,这就要求在形体、透视准确的前提下,将某些不全的现象舍去或减弱,某些物体的位置可作适当调整。主题的东西不一定放在最前,而非主题的东西则可能放在最前边。初学者往往机械的运用透视远理,有时将次要的东西画得具体清晰,将主要的画得粗糙模糊,使画面画得喧宾夺主。景物的主题部分应充分表现,恰当刻画,次要的东西要省略。这就需要组织画面,进行艺术的概括、提炼、取舍和加工,这就是素描的基本功。所谓“外功”,是指艺术的表现手法,中国画讲究笔墨气韵,素描也讲究点、线、面的生动表现。艺术手法的提高,主要靠长期的实践,经常积累点滴经验,在偶然中找出必然性来。黄宾虹先生说的好:描法的发明,非画家凭空杜撰,乃各代画家在写生中,了解物状与性质后所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高艺术表现技巧的主要途径。向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学习、临摹,也是提高艺术技巧的另一重要途径。要十分注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只管“像不象”,不管“美不美”是违背艺术规律的,因此,在素描各阶段都要启迪美的感觉,培养审美能力使素描不仅画得准确扎实,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怎样画静物写生

静物设置:静物的内容广泛,大凡日用器皿、水果、蔬菜、花卉、工艺品、工具、家庭用具、动物标本等,都可以作为静物的内容,初学者应遵循由简到繁、先易到难的原则。开始阶段应选则构造简单、色彩单一的物品,逐渐过度到描绘结构复杂、色彩丰富、不同质感的物品。静物设置应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内容协调统一。要选择造型不同,大小不一、色彩上黑、白、灰层次分明的物品。摆静物不可草率从事,应反复推敲精心设计。一组静物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物与物之间应有聚有散,有前有后,有次有主,搭配恰当,互相照应,切记将各种物品等距排列,上下重叠,或者乱七八糟的堆砌,形成多中心,这对画面的构图甚为不利。衬布应衬托主体,褶纹不能凌乱,疏密要有变化,褶纹的方向也要有节奏韵律感。要摆得富有情趣,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才能激起画者的激情和表现欲望。

下面结合“圆球和方凳”的写生,对静物写生的步骤叙述如下:

写生前的分析与思考:

这组静物取形体规则的石膏圆球和结构复杂的方木凳为基本主体,构成虽简单,但在写生时,对形体结构的要求却是十分严格的。圆不圆、方不方、透视准确于否、一目了然,而且每个细节环环相扣,如果有一处不正确,整个形体就榫接不好,促使初学绘画的学生非得反复修改不得其形准确,较长时间停留在调整轮廓阶段。石膏圆球,只有一条边线轮廓,更多的通过色阶的过渡来表现形体,方木凳可以当作一个能看到后侧两个面的立方体,立方体更多是通过角与边轮廓线的连接表现形体。将各具不同造型的圆形、方形组合在一起以增加对比因素。静物中还摆放一条毛巾,至上而下,起到构图的平衡和色调上的完整作用。

( 1 )     掌握学习重点:

学习立方体造型的规律,认识光、色、体在形体塑造中的作用。写生中既注重理性的形体分析、又讲究素描效果的技巧运用。正确处理透视关系。

( 2 )     作画步骤一:

下笔前首先考虑构图,目的不仅是能够把物体都装进画面,更重要的是求得构图合理与完整。这组静物的布局是呈上下结构关系,因此适合用竖构图。其中圆球上方的空白不宜留得过多,否则会使构图显得下坠、木方凳脚下应留有足够的余地,否则会使构图产生被截掉一节不完整的感觉。

起轮廓宜用直线、长线、这样可以跨越一些小细节,能够从大的方面去概括形体。即使是画圆球,也要先用直线画成一个正方形平面,然后一步一步地切割正方形的四个角,使之最后形成一个规则的圆形。

正确的表现透视,此画作者的视平线高于木方凳上端的平面,确立木方凳上端的平面画多少,应该与确定木方凳四条腿画多长、联系起来考虑。初学画者的位置不要距离静物太近、以免物体的透视变形过大,而难以把握。

作画步骤二:

构图有了,物体大的轮廓初步确定后,接着就要抓紧校正物体形象的准确性和落实物体之间明暗调子的区别,初步形成整幅画面色调关系的整体布局。具体有以下内容:

在圆球外轮廓内界定出球体的明暗交界线。

在木方凳每根木条的榫接关系调整好后,将主要的明暗关系区分出来、特别是前边两条腿与后面两条腿的深浅差别,同时根据木方凳的固有色比较深的情况,还要罩上一曾灰色,让它与白色的圆球和布区分开。

为了使主体的轮廓更清晰,便于进步修改、调整其形象,还要在背景上平涂上一遍灰色,这样除了能将主题与背景分别开来,消掉大部分轮廓线,还能营造出有空间感的画面效果。

作画步骤三:

完成了由线条表现轮廓向用色块表现体面的转换,就为进一步深入刻画提供了基础。因此充实、丰富各个物体的细节、并进一步呈现各物体的质感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具体有几点:

在圆球上,要反映出受光、背光、反光面几块大的区域的划分,但必须通过组织许多过渡面去实现,不能用平涂和抹的办法。完成用明暗色调代换木方凳的轮廓线,并转向寻找最能体现木凳质地细节进行描绘。

白布穿插于深色木方凳之中,起着趁托木方凳的作用,因此在描绘它时,始终清醒它是一块白色的布,注意把握固有色。

作画步骤四:

经过全面、充分的刻画过程,把静物写生推至后期重点刻画阶段。如果总是平均的对待每个局部的描绘和无至尽的罗列细节,会使画面无序和杂乱,造成视觉兴趣中心过于分散,因此,这个阶段的深入刻画,应具有选择性,突出重点,注意掌握调整虚实关系。做到精细之处可以细微表现物体的肌理组织,粗略之处可以寥寥数笔、轻松带过许多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