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没有完成的数学课
发表日期:2009/11/10 10:53:2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525位读者读过
一堂没有完成的数学课
江宁区丹阳初级中学 叶明生
一、引言
在新课标下怎么备课,备什么?教师教学目标的预设、备课教案的编写,往往带有经验性和主观性,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课堂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教师又怎么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最近一堂数学课,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二、案例
今天上午第三节,是我的数学课,并且是一节初中三年级的复习课。备课时,我准备了4个复习例题。自己感到经过了精选。还考虑了解题思路,各种解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甚至准备叫那几个同学发言、板演等考虑的很周到。我想,这节课我准备的很满意,要把四道题全讲完。这样,对几何直线型部分就能够达到全面的综合复习。
A |
|
B |
D |
C |
然而课堂里情况突变,第一道题就出了岔。我精心设计的这道几何题,用添BC上的高线的方法来解,显然比较烦琐。但我讲的很投入。应该怎样添,轻车熟路,很是得意。当我马上进入第二课的讲解时,没想到冒出一个同学,这是位调皮而思维又活跃的男生。他举着手,等着发言。我想我还有三道题没有讲完,复习课时间紧啊,随他去,不要让他发言了。但这位同学露出了期盼的眼神。我从他的期盼眼神中,似乎发现他闪烁出智慧的灵光,还有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好吧,让他发言吧!我内心深处已产生了深深的同感。
“老师,你的这种解法太烦了。我用圆幂定理解,很快就能完成。他毫不客气的同我“对着干”。这时同学们都用异样眼光看着我。竟有学生向我们的老师提出挑战!
他不慌不忙的站起来,很快的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大家感到莫名其妙,他怎么用圆的知识解决直线型问题,觉得不可思议。我仔细倾听了他的发言,觉得他的思路太有新意。既然大家还没有听明白,就让他再详细说说。
我亲切的走过去,把教鞭交给他:“请你到讲台上再给大家讲讲吧!”
他自信地点了点头,信步走上讲台,而却我悄悄坐到了他的位置上。
面对50多位同学,他熟练的讲起了自己的解法:
∵AD=AC=2,∴可作以A为圆心,AD为半径的⊙A,则C必在这个圆上。由圆幂定理得:BD·BD=AB²-AD²,∵AB=4,BD=3CD,∴BC=4
“哇,这个解法真的好优秀啊!”顿时教室发出一片惊呼声。
这堂课,由于增添顾了这个优美的小插曲,使我四个例题只讲了三个,没有完成我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但我感到我实现了自己没有预料到的教学计划!
三、分析
我作为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初中数学教师,能以认真的工作态度投入工作,也已有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更是认真仔细:“4个复习例题,自己感到经过了精选。还考虑了解题思路,各种解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甚至准备叫那几个同学发言、板演都考虑的很周到。”这是我上好这堂课的基本前提,也是一名教师典型的、必备的工作作风。然而,这样的备课也是古板保守的,我忽略了一点——发展中的学生和学生的发展。在备课时,学生会怎么想,学生可能会怎么做。也正因如此,“精心设计的这道几何题”,“我讲的很投入。”“轻车熟路,很是得意。”这可见,我也受着传统型教学的影响。而当一位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时,我产生了剧烈的心理冲突:“还有三道题没有讲完,复习课时间紧啊,随他去,不要让他发言了。”但我看到了“这位同学露出了期盼的眼神“,“闪烁出智慧的灵光,”“强烈的求知欲望。”时“我内心深处已产生了深深的同感。好吧,让他发言吧!”我的心已和这位学生零距离沟通,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渴望。这时正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最佳契机。我们不是常说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人吗?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吗?我们不应该做“叶公好龙”。至于原先的教学计划可以作适当地调整,而不必拘泥于备课教案。课堂上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比什么都重要。我看到这个学生渴望得到一个机会——一个发展的机会。于是,“师道尊严”让位于学生的发展,允许质疑,给你发展的舞台——尽管学生说“老师,你的这种解法太烦了”就连同学们都深感这里面的挑战味儿,我却坦然地“仔细倾听他的发言”,在自己为学生的思路感叹时,在其它学生还没搞懂时,没有急于站起来自己讲解,而是“亲切的走过去。”“请你到讲台上再给大家讲讲吧!”把教鞭交到了这个学生的手里,并且“悄悄地坐到了他的位置上。”这些语言和身体的变化动作使得全班(不仅仅是那位举手的同学)同学充分感受到他们的求知过程中提出的观点、创意和合理要求,能得到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一节复习课,虽然没能完成课前的准备计划,但是教学不仅仅是囿于掌握学科知识的本身,囿于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展开,而是学生经验、情感、思想的释放;不能扼杀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而是要引导学生向更多层面的角度来吃透知识,培养了学生不轻信、不盲从、不惟书、不惟上的创新思维。
通过案例的分析,我也看到了自己不成熟的一面,就是我们的备课。一堂课的设计,还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虽然教师在备课时也备了学生,但没有把学生当作教学资源来利用这个高度去认识,导致课堂上差一点失控。如果在授课计划设计时增强这一意识,那么在上课时可能会更胸有成竹,更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知识的学习需要的是一种探索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教师要给学生搭建适合学生发展的一个平台,让学生主动去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也许正是学生产生创新灵感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归宿。
- 江宁区丹阳学校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丹阳镇崇文街28号 电话:025-86150880 邮编:211157
- 管理登录
-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