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风采 >>校内名师 >>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发表日期:2009/11/10 20:39:46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432位读者读过

一、教学背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中的一个子目内容是文成公主入藏,过去的教学大多采用挂一张《步辇图》,教师将一些重要知识如人名、时间、作用在书上画出来,教师的讲述也仅限于“口述历史”。由于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学生对其缺乏直接的情感体验,所以导致学生对这一历史的认识仍流于表面。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这段历史、感悟这段历史,我设想把这一段学习内容排演成历史短剧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让学生模拟历史、扮演历史人物,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制作道具、自己设计台词,学生有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满足了探究历史的好奇心,让学生体验历史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达到知识、思想与情感教育合一的效果,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要求。

二、案例描述

(一)   案例设计

利用书上提供的材料如《松  赞干布与吐蕃》《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发动学生合作写剧作,考验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以及抓住信息分析问题能力,教师给予指导,形成正式剧本。

A、情境提供: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在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

B、 角色扮演:八个小组代表分别扮演唐太宗、松赞干布、禄东赞  、文成公主、江夏王李道宗、汉族老婆婆、吐蕃男、吐蕃女。

C、 教师点评:文成公主入藏这一内容通过学生扮演,将当时大概情景能够再现出来,与传统教学一味灌输相比,比较真实而没有太多做作之感。将课堂交给学生之后会出现很多新情况,很多问题提出后衍生出很多小问题,这也正反映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

(二)   案例实施: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挂出一张由阎立本画的《步辇图》来营造情景。

旁白:松赞干布平定了吐蕃叛乱,做了吐蕃赞普。把都城迁到逻些建立起统一、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敬慕唐朝的强大,于公元640年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带着黄金500两和大量珍宝,千千迢迢来到长安城向唐朝求婚。

禄东赞:启禀陛下,我奉松赞干布之命来大唐求婚,请恩准。

唐太宗:求婚者很多,我要将公主嫁给最好的,所以我有三道题目考考你们,意下如何?

禄东赞:这样最公平,也展示我吐蕃人智慧的机会。

旁白:唐太宗的三个题目是:为100匹小马找自己的母亲,谁能最先回到自己的住处,从300名美女中找到文成公主。

禄东赞:前两个题目太简单了。第三个倒难住我了。

汉族老婆婆:来,告诉你,记住两眉之间有一颗红痣。

禄东赞:太谢谢了。

旁白:禄东赞显现他过人的智慧,出色完成了这三道题目。

唐太宗:你太聪明了。我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谢陛下,我一定要做好。

李道宗:我要亲自护送。

旁白:文成公主西行,松赞干布亲自到青海迎接。

松赞干布:谢谢江夏王的护送。我一定要照顾好公主。

文成公主:你的真诚感动我,要将从中原带来的先进东西传给吐蕃人民。

吐蕃男:公主来了之后,我学会了平整土地、防止水土流失。

吐蕃女:公主来了之后,我学会了纺织技术、结织美丽的图案。

旁白:松赞干布在世时,吐蕃与唐朝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650年,松赞干去世。此后,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了30年,继续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联欢。

(三)   案例分析

通过学生的参与短剧表演同学们课后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他们成功地塑造了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形象,我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真实地再现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它的教学成效是以往那种死板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其实中学历史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明显特征,就在于历史的生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历史“动”起来。这里的“动”指的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动”、思维的“动”和情感的“动”。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短剧表演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历史活动,回到历史情景中,增强切身体验,让历史与学生亲密接触。“历史之所以为历史,在于其留给人有血有肉的回忆与启迪”。在实际的教学中,注意密切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有针对性地尝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教者从旁引导,通过历史剧活动设计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学到的历史知识真正地有“鲜活的生命”,使他们的情感、智慧火花得以充分张扬迸发,这是中学历史教师的职责。

通过历史剧的表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因为角色扮演的活动,并不是单个学生可以胜任得了的,协作精神与合作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借此形式来“演绎历史、体验人生、认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