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发表日期:2009/11/10 20:37:4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475位读者读过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校的教育为“一切学生”着想,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要使学生具有人文精神,归根结底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这决定着学生以后发展的方向和高度。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社会及学校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责任重大,对学生人文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逐步树立起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承担责任的人生态度,并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
一、 从历史教学理念上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扼杀,只能被动地围绕着教师、教材、课堂转。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与时俱进,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历史教学新理念,不能把学生看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应看做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历史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审视教学,审视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并了解和逐渐掌握学生的不同特点,按照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学生特点,寻找教育好每个学生的方法,使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下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自尊、自信、自谦精神,有关心他人和社会情怀的人。
二、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不断促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训导者、强制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服务者转化,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1、营造“有张有弛”的历史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一种感情气氛,它主要表现为课堂内整体的态度和情绪状态。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们的集体精神及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良好的历史课堂氛围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从中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一的模式,每节课的环节一样,教学在结构、程序上较为刻板,失去了课堂的鲜活灵魂,失去了教与学互动的实质性关系。事实表明,这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相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现自己潜能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形成一个张驰有度、活泼有序的历史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既有教师幽默风趣的讲授、引导,又有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实践,实现师生互动。在良好的历史课堂氛围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即使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也不能随意抛弃、轻视这个学生,不能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同时,要搞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并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当然也允许他们犯一些小错误。当他们说错话、办错事时,教师应提供热情的指导和帮助,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善于在课堂上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并及时加以引导和培养,让他们朝着自己最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奋进。
2、因材施教,在人文关怀面前无差生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就提倡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可以说,这是最能体现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教学方法。但现在历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形式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教师直接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扩大了师生间、学生间交往范围。但师生之间是“点对面”的交往,而不是“点对点”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尤其对差生而言更是如此。另外,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兼顾全班同学,就要保持适中的进度,从而使两端学生(尖子生、差生)处于不同的状态,一个吃不饱,一个不消化,而且更易让差生掉队。在人文关怀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应充分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应把学生优、劣之分,因为全班学生的智力和潜力是不相上下的,只是在水平和类型上表现出差异,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重视。把学生分成优、良、差几等的教师,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因为他只从某一个相同的方面来看待学生,没有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去发现学生各自的长处,自然也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最终培育成才。
3、历史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被动地去适应教师的教,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能学什么,丧失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体现人文关怀的历史教学,虽然学生还是教育的对象,但他们却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已不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这也使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更能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历史教师也不像过去那样是支配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他们必须深入学生,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现状和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个人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每位学生的学习进程,使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下都学到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4、研究性学习更能体现历史教师的人文关怀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盛行的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任务在经过同学们一定的努力之下,都能够完成,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每位同学都认为自己具有学习历史的能力。当然,要想让分配的研究任务与每个同学的实际能力相吻合,历史教师先期的准备工作并不轻松,他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基本情况,要研究学生不同的课题,为学生创造出各种机会,使学生们都能站到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上。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对研究内容提出建议,拟出专题,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学生对自己提出的课题进行研究,更能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提出好的建议,但不能强迫学生必须听从自己的建议或意见。教师要把讨论、发言、动手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也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种人文关怀下培养的学生,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要比接受性学习培养出的学生提高得更快,更能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 在历史教学效果评价上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学效果评价指教学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或预期的目标,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要素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教学活动中不可能缺少的部分。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中,常依据学生考查、考试成绩的相对高低来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考查、考试的内容有限而且较为固定、呆板,学生们对这些内容掌握的程度不同,自然就有高分和低分,在竞争中就存在成功者和失败者。这种评价方式,对成功者是一种激励,但对那些失败者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努力被彻底否定而丧失了对历史学习的信心,进而否定自己在其它方面的能力,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必须在评价时不采用统一的评定标准,不能把优、差生放在一起进行相互比较评价,因为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进行了相同时间、相同待遇的教学过程后,不可能达到相同的知识水平。对于一些差生来说,即使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进行了一些特殊的照顾,也可能在考试中考不出优异成绩来。所以学生彼此间的相互比较评价有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在分数上永远处于不利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历史教学的评价应该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进行“个人比较”评价,即进步的评价。现代历史教学所追求的效果与价值,并不是历史课本知识掌握的牢不牢,而是要看不同的学生才能的发展变化,只有学生才能的发展才可以体现学生个体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对学生才能的评价还应是多视角的,不仅要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要从学生实际表现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价;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等等。从不同角度评价,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优点和成长的潜力,而且这些优点和潜力会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逐渐显现出来,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可造之人,那么所有的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都能顺利成长、成才。这种体现历史教师人文关怀的评价,与教师评价的定义、目的是相吻合的。
- 江宁区丹阳学校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丹阳镇崇文街28号 电话:025-86150880 邮编:211157
- 管理登录
-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