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党建之窗 >>业余党校 >>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发表日期:2010/1/15 13:08:58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527位读者读过

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一、毛泽东论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2-283页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1页

      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l941年5月19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79页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4-1095页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38-1439页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345页

      在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是农业生产工作,其他工作都是围绕农业生产工作而为它服务的。任何妨碍农业生产的所谓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必须避免。

      毛泽东《对〈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五助合作决议〉的批语和修改》(1953年3月24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摘》第41册第151-152页

      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保障需要,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是起领导作用的经济法则。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3年7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289页

      我们要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学习对本民族有用的东西,但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要学别的民族,而要保持本民族的特点。

      毛泽东关于西藏问题的谈话(1955年3月8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113页

      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3月21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93页

      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年3月31日),《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95页

      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1955年9月、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47页

      任何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必须注意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人力和设备,尽可能改善劳动组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人力和物力,实行劳动竞赛和经济核算,借以逐年降低成本,增加个人收入和增加积累。
      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1955年9月、12月),《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61-462页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页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同时,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我国人民还要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起,为维护世界的和平而奋斗。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页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6页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页

      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页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1页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地都要有适合当地情况的特殊。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2页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1页

      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2页

      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这些矛盾在实践中是否能完全处理好,也要准备两种可能性,而且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一定还会遇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但是,像我们常说的那样,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4页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4页

      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中国的经验,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即使是好的经验,也不一定同别的国家的具体情况相适合。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毛泽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64页

      革命是为建设扫清道路。革命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加以改变,把经济制度加以改变,把政府、意识形态、法律、政治、文化、艺术这些上层建筑加以改变,但目的不在于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一个新的生产关系,而在于发展生产。

      毛泽东《同工商界人士的谈话》(1956年12月8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82页

      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86页

      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99页

      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00页

      十大关系:

(一)  重与轻、工与农关系

(二)  沿海与内地关系

(三)  经济与国防关系

(四)  国家与生产单位(工厂、合作社)与个人关系

(五)  中央与地方关系

(六)  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

(七)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其他人关系(长期共存)

(八)  敌我关系

(九)  人民内部关系(是非关系),一家与百家关系(百家争鸣)

(十)  中国与外国关系

      毛泽东《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讲话提纲)》(1957年2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314-315页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我国现在的社会制度比较旧时代的社会制度要优胜得多。如果不优胜,旧制度就不会被推翻,新制度就不可能建立。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生产不断扩大,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的这样一种情况。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4页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些上层建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即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但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上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我们今后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继续解决上述的各种矛盾。当然,在解决这些矛盾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5页

      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9页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0页

      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1页

      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7-228页

      我们各方面的建设事业都在蓬勃地发展着,成绩很大,但是,在目前社会大变动的过渡时期,困难问题还是很多的。又发展又困难,这就是矛盾。任何矛盾不但应当解决,也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8页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9页

      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40页

      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使人们看得很清楚。但是随着农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发展,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重工业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情况,将会易于为人们所理解。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41页

      我们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人,这是世界上各国都没有的。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第970页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1957年7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543页

      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1957年7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547页

      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过去我们经常讲把我国建成一个工业国,其实也包括了农业的现代化。

      毛泽东《关于农业问题》(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10页

      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
      毛泽东《党内通信》(1959年3月17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3页
      
      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毛泽东《党内通信》(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49页
      
      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
      毛泽东《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1959年6月11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72页
      
      革命事业是不容易的,是科学,经济建设也是科学。
      毛泽东《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1959年6月11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72页
      
      搞社会主义建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综合平衡。比如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钢、铁等种种东西,缺一样就不能综合平衡。
      毛泽东《经济建设是科学,耍老老实实学习》(1959年6月11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73页
      
      在整个经济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有了综合平衡,才能有群众路线。
      有三种平衡: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的平衡;工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平衡;工业和农业的平衡。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是在这些基础上的综合平衡。
      毛泽东《庐山会议讨论的十八个问题》(1959年6月29日、7月2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80页
      
      一定可以做到有菜吃,有油吃,有猪吃,有鱼吃,有菜牛吃,有羊吃,有鸡鸭鹅兔吃,有蛋吃。我们应当有志气、有决心做到这一项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伟大意义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应当有信心做到这一项事情。一切为了人民利益。
      毛泽东《发展商业和副食品生产》(1959年7月4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70页
      
      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09页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16页
      
      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16页
      
      要经常保持比例,就是由于经常出现不平衡。因为不成比例了,才提出按比例的任务。平衡了又不平衡,按比例了又不按比例,这种矛盾是经常的、永远存在的。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19页
      
      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24-125页
      
      人们生活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需要刺激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也不断创造新的需要。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37页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急需总结经验,加强领导,及时解决运动中的问题,使运动引导到正确的、科学的、全民的轨道上去。
      毛泽东《加强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领导》(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52-153页
      
      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
      毛泽东《主动权来自实事求是》(1960年6月18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98页
      
      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94页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0页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许多优越性,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可是,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也许只要几十年,例如有些人所设想的五十年,就能做到。果然这样,谢天谢地,岂不甚好。但是我劝同志们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三百几十年建设了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2页
      
      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楚它的规律。一定要下一番苦功,要切切实实地去调查它,研究它。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3页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对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稿的批语和修改》(1963年11月18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第414页
      
      
      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毛泽东《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1963年12月16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51页
      
      建设也是有客观规律的。搞多了,不行,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钱也是工人创造的价值,农民创造的价值。就是有了钱,还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毛泽东《在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设想时的插话(节录)》(1964年5月10日、11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第560页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1964年12月13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41页
      
      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
      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1964年12月13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25页


二、邓小平论科学发展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l页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当然,在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区,那里的生产和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国家应当从各方面给以帮助,特别要从物质上给以有力的支持。
      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建议同志们认真加以考虑和研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l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搞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你不抓住四个现代化,不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2-163页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页
      
      现在全国人口有九亿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我们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但是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也仍然存在。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料。土地面积广大,但是耕地很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4页
      
      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
      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4-165页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
      
      我赞成劲可鼓不可泄。但是要强调一点,我们需要的是鼓实劲,不是鼓虚劲。就是说,我们的工作要扎实,效果要实实在在。所谓鼓实劲,不鼓虚劲,拿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不能空喊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
      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的儿点意见》(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6页
      
      八字方针,核心是调整。调整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是为了创造条件,使得在调整过程中,特别是调整以后,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又比较快的发展速度。最近在发展速度上,发生一个明后两年工农业总产值是增长百分之八还是百分之六的问题。我的意见,增长百分之六也可以,但一定是不加水分的百分之六,扎扎实实的百分之六,不在乎这两年的速度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文化大革命”中公布的数字就有虚假,有重复计算的问题,有产品不对路、质量很差的问题。知道这一点对我们今天考虑问题有好处。以后要求的速度、数字是扎扎实实的,没有水分的,产品要讲质量的,真正能体现我们生产的发展。如果做到这一点,其他的作风也都会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也会提高,实际得到的利益多得多。
      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1979年l0月4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7-198页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二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邓小平《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7页
      
      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总任务,我们是定下来了,决不允许再分散精力。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1页
      
      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更使我们吃了很大的苦头,造成很大的灾难。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干。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49页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7页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邓小平《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l980年5月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4页
      
      农业机械化的道路一定要走,剩余的劳动力要转到其他行业去。可以搞多种经营,搞林、牧、副、渔,还可以搞农田基本建设、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我们现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在城市已经出现,要开辟各种途径,扩大就业。
      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工党领袖詹姆斯•卡拉汉时的谈话(1980年5月12日),《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第632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l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2页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年9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
      邓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设》(1982年9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页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
      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1982年l0月1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l7页
      
      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1982年l0月1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页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
      邓小平《植树造林》(1982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页
      
      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
      邓小平《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3年1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
      邓小平《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3年1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983年4月2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
      
      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邓小平《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1983年7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页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两种关门都不行。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快一点,这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l984年6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65页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很重要的是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达到。
      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7-78页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
      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
      
      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工作就好做了。如果实现了翻两番,那时会是个什么样的政治局面?我看真正的安定团结是肯定的。国家的力量真正是强大起来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会大大不同了。所以要埋头苦干,艰苦奋斗。从现在到二○○○年,还有十六年,好好地干,一心一意地干。
      翻两番还有个重要意义,就是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就可以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是说制度,是说生产、生活水平。这是可能的,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9页
      
      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这个问题,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军队各个方面都和国家建设有关系,都要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
      邓小平《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9页
      
      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l985年3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3页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0页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发展,是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
      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6月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8页
      
      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这是个很大的试验,是书本上没有的。
      邓小平《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1985年6月2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0页
      
      我们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搞得好,有可能为今后五十年以至七十年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打下基础。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有勇气,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压倒一切的最艰巨的任务。
      邓小平《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1985年6月2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0页
      
      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
      邓小平《抓住时机,推进改革》(1985年7月1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1页
      
      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对此我们有充分的信心。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
      
      速度过高,带来的问题不少,对改革和社会风气也有不利影响,还是稳妥一点好。一定要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不要把基本建设的摊子铺大了。一定要首先抓好管理和质量,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这样的速度才过得硬。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3页
      
      现在看得很清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这样做是否违反社会主义的原则呢?没有。因为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9页
      
      我国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化建设。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搞这些改革,走这样的路,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结果。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9-150页
      
      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4页
      
      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所以,不能不讲四个坚持,不能不讲专政,这个专政可以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有力地对付那些破坏建设的人和事。
      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l986年1月1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4页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化建设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政策上的失误容易纠正过来,而知识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邓小平《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1986年4月19日),《邓小平论教育》第3版第176页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长远的根本大计。
      邓小平《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1986年4月19日),《邓小平论教育》第3版第176页
      
      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改革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放、搞活政策的正确执行。
      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1986年6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4页
      
      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邓小平《视察天津时的谈话》(1986年8月19日-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6页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2页
      
      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986年9月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6页
      
      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
      邓小平《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1986年10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83页
      
      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
      邓小平《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1986年12月1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3页
      
      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很多人只讲现代化,忘了我们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搞四个现代化,使中国发展起来,就要有纪律、有秩序地进行建设。
      邓小平《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1987年3月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9页
      
      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1987年3月2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3页
      
      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正是根据这样的思想,力求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1987年3月2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3页
      
      我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八年前我们提出农村搞开放政策,这个政策是很成功的。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产品大幅度增加,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到新兴的城镇和新兴的中小企业。这恐怕是必由之路。
      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l987年3月2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3-214页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
      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5页
      
      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邓小平《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6页
      
      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
      邓小平《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3在第229页
      
      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
      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1987年7月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8页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
      
      就我们国家来讲,首先是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就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否则社会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呢?
      
      邓小平《我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1987年10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5页
      
      我们现在要注意的是发展速度不要太快,要适当控制速度,否则配套跟不上,能源、原材料、资金都跟不上,特别是不能为下个世纪发展的后劲打下很好的基础。我们计划连续几十年的发展,要避免曲折,更要避免倒退。总的是要加快步伐,在加快步伐中,头脑要冷静,步子要稳妥。
      邓小平会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巴伐利亚州州长、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时的谈话(1987年10月16日),《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第1212页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就是努力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五六十年的时间,如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算起要用上百年的时间。我们要坚持建党几十年来最好时期的传统,就是要艰苦奋斗,谨慎办事,兢兢业业。还要看到我们的路是漫长的,还会遇到许多困难,错误也是难免的。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使我们党的生活民主化,使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民主化。这样就能听到更多人的意见,特别是人民群众的意见。
      邓小平《十三大的两个特点》(1987年1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8-259页
      
      要从全人类的高度来研究发展问题。我们欢迎发达国家继续发展,但是发达国家的继续发展不能建立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继续贫困的基础上。前几天我同拉美朋友讲过,不仅希望下个世纪出现太平洋时代,而且希望出现拉美时代,出现西亚时代,出现非洲时代,这样全球就能真正稳定起来。
      邓小平会见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代表团时的谈话(1988年5月24日),《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第1233页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邓小平《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5页
      
      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选择的方式和时机要恰当。不犯错误不可能,要争取犯得小一点,遇到问题就及时调整。这是有风险的事情,但我看可以实现,可以完成。这个乐观的预言,不是没有根据的。同时,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邓小平《要吸收国际的经验》(l988年6月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7页
      
      中国正在深化改革,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不仅着眼于本世纪,更多的是着眼于下一个世纪。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进则退,退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深化改革,而且是综合性的改革,才能够保证本世纪内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个世纪更好地前进。
      邓小平《在改革中保持生产的较好发展》(1988年6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8页
      
      我们的改革有很大的风险,但很有希望成功。有了这样的信心,才能有恰当的决策。我总是鼓励我们的同志更大胆一些。关键是两条。第一条就是要同人民一起商量着办事,决心要坚定,步骤要稳妥,还要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妥当的方案和步骤,不使小的错误发展成为大的错误。第二条就是要在改革过程中,保持生产有较好的发展,不要勉强追求太高的速度,当然太低了也不行。过去十年的发展速度不算低,如果今后这些年也保持比较好的速度,我们深化改革的风险就小得多了。
      邓小平《在改革中保持生产的较好发展》(1988年6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8页
      
      中国把自己的发展看作是对人类贡献的问题,是保证世界和平的问题。我们要为人类做贡献主要靠自己努力。
      邓小平会见巴西总统若泽•萨尔内时的谈话(1988年7月5日),《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第1240页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年9月5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邓小平《中央要有权威》(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278页
      
      讲发展,第一要有一个长期的战略设想,第二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谨慎。既要大胆,坚持现行的方针和政策,又要步伐稳妥。要求过急,往往是犯大错的根源。
      邓小平会见肯尼亚总统丹尼尔•阿拉普•莫伊时的谈话(1988年10月5日),《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第1253页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9页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邓小平《压倒一切的是稳定》(1989年2月2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4页
      
      “绿色革命”要坚持一百年,二百年。中国也一样,对我们来说,最难解决的不是工业,而是农业。难处是人口多,控制人口生育工作做得不好。到本世纪末,恐怕十二亿人口打不住,这对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大的障碍。
      
      邓小平会见多哥总统、多哥人民联盟主席纳辛贝•埃亚德马将军时的谈话(1989年4月8日),《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第1271页
      
      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
      邓小平《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4页
      
      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也动摇不了》(1989年10月2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打了二十二年仗才建立起来的,是在被封锁、制裁、孤立中成长起来的。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实力增强了,中国是垮不了的,而且还要更加发展起来。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
      邓小平《振兴中华民族》(1990年4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7页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资本主义就没有控制,就那么自由?最惠国待遇也是控制嘛!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
      
      沿海如何帮助内地,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由沿海一个省包内地一个省或两个省,也不要一下子负担太重,开始时可以做某些技术转让。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谈话》(l991年1月28日-2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6页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邓小平《总结经验,使用人才》(1991年8月2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8页
      
      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人们都在说“亚洲太平洋世纪”,我们站的是什么位置?过去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比下也有问题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兴致很高,有可能走到我们前面。我们也在发展,但与他们比较起来,我们人口多,世界市场被别的国家占去了,我们面临着这么一个压力,算做友好的压力吧。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快得多,我们就落在后面了。要研究一下,我总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机会难得呀!
      邓小平《总结经验,使用人才》(1991年8月2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9页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371页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底,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374页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l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过高速发展时期,或若干高速发展阶段。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如此。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378页
      
      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8页
      
      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380页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
      
      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
      
      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不同地区总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要研究提出分配这个问题和它的意义。到本世纪末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邓小平阅《参考消息》两篇文章后的意见(1992年12月18日),《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第1356-1357页
      
      现在是机会啊,这个机会很难得呀!中国人这种机会有过多次,但是错过了一些,很可惜!你们要很好抓住。你们要发奋,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聚精会神地搞建设。
      邓小平同中共江苏省委、南京军区负责同志的谈话(1994年2月19日),《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第1369页


      三、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69-570页
      
      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当今世界上,我们提倡“和”,也就是说,各国应当在政治上互相尊重,经济上互相促进,文化上互相借鉴。这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江泽民《和而不同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2003年7月2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23-524页
      
      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经过几代人长期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前面的道路还很长,还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和考验。我坚信,我们党的事业是必胜的,只要我们坚持理想、坚定信念,抓住机遇、埋头苦干,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党的团结和党同人民的团结,不断战胜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军队就一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江泽民《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2004年9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601页
      
      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文化又不发达,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则国家就会四分五裂,就难以在稳定的局势中向前发展。
      江泽民《同中央政治局同志谈心时的讲话》(2004年9月15日)
      
      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们进行了长期努力,提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正确处理十二个方面的关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等。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我们始终是高度重视的,认为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要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因为我们有十三亿人口,如果粮食发生了问题,世界上谁也救不了我们。还有就是科学技术的问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如果不紧紧跟上,就会落伍。要继续采取一些有力措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切实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作用。这个重要思想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科学精神,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转变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还要付出极大努力。这要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头,长期抓下去。
      江泽民《同中央政治局同志谈心时的讲话》(2004年9月15日)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在我们党。这是毛主席、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锋队性质、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江泽民《同中央政治局同志谈心时的讲话》(2004年9月15日)
      
      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军是党的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军队政治上合格,确保军队永远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全军同志头脑要十分清醒,立场要十分坚定,旗帜要十分鲜明。
      江泽民《我的心永远同人民军队在一起》(2004年9月20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605页